你是否注意到,AI正从「云端」下沉,融入我们身边的各类设备?这就是「嵌入式AI」,它让终端设备拥有了感知、决策的能力。
但一个关键问题随之而来:这些分散的「小智能」,如何被可靠地联结起来,协同工作?答案,或许就藏在历经考验的通信技术——CAN总线之中。
虹科分享的这篇来自国际CAN领域权威组织CiA(CAN in Automation)协会的最新文章,将为你揭示「CAN + AI」这套组合拳的独特优势。它关乎一个更智能、更高效、更自主的未来,而且,这个未来正在加速到来。
当AI遇见CAN:嵌入式智能的未来
Google AI将嵌入式人工智能定义为「人工智能与物理设备及系统的融合」,借助这种融合,设备与系统无需依赖云连接,即可在本地完成数据处理、决策制定与动作执行。
实现这一功能的关键,需要在高效硬件上运行 「轻量化」(lean)AI模型,进而带来效率提升、精度优化及实时性能增强等优势。其应用场景包括了自主机器人、智能传感器、医疗、制造业等领域的智能系统。
嵌入式人工智能(Embedded AI)是嵌入式控制网络升级的下一步,人工智能最初应用于大型远程计算机集群,这类集群能耗极高。当然,部分此类AI应用的数据也来自前端嵌入式网络中的传感器:远程AI系统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后,会向前端网络中的执行器发送由AI生成的指令。
在部分嵌入式控制应用中,为摆脱对需依赖网络连接的中央AI计算资源的依赖(对于实时控制系统而言,往往会存在响应迟缓的问题),大家开始部署边缘AI控制器。而如前文所述,嵌入式控制网络发展的下一个阶段,便是引入基于AI的传感器与执行器——这些设备可根据实际需求,选择是否连接至本地边缘AI控制器。
一项新技术诞生初期,采用集中式控制架构往往是行业常规选择;而集中式之后的下一步,通常是去中心化。去中心化的优势在于,经过预处理的数据可通过低带宽网络实现实时传输——这对于所有自主运行系统都是重要利好,例如自动导引车(AGV)、自主移动机器人(AMR)、无人机、无人驾驶商用车(应用于农业、林业、土方工程、建筑)等。
从历史应用来看,这类自主系统大多采用基于CAN总线的网络;在医疗设备与实验室设备领域,这一网络选择逻辑同样适用。此外,去中心化还带来另一项附加效应:此类嵌入式AI网络不一定需要远程接口,因此更容易防范网络攻击,安全性显著提升。
首批嵌入式人工智能(AI)设备可能聚焦两大类别:一是用于导航的传感器融合设备,二是用于状态监测的设备,这两类设备均能输出经过人工智能预处理的「智能」数据。
在执行器端,具备自配置与自优化功能的电力驱动装置有望成为嵌入式AI的典型应用;此外,电机的预防性维护与基于AI的电机状态监测也是备受关注的方向。当然,用户也可使用嵌入式实时AI主机控制器,但将AI软件直接集成到执行器设备中,能为系统设计人员省去AI编程的工作负担,著降低设计难度。
我们有理由相信,芯片制造商很快将推出具备AI处理能力的适配硬件——这类硬件不仅功耗低于当前产品,价格也将处于合理区间,这一进展将使嵌入式AI技术能够延伸至电池供电类应用场景中。在笔者看来,基于CAN总线的网络是连接AI传感器、AI执行器与主机控制器的理想选择:CAN技术的稳健性、可靠性及可扩展性,正是搭载嵌入式AI功能的实时控制系统所必需的核心特性。
首个适配嵌入式人工智能的CANopen协议实例,是针对物品检测设备的CiA 462协议。该协议不依赖具体传感器技术(无论是摄像头、雷达、超声波传感器等),明确规定了映射到过程数据对象(PDO)报文的过程数据格式。此类传感器融合设备可输出由嵌入式AI算法生成的过程数据。此外,其他CiA协议也需在状态监测参数方面进行扩展,以适配嵌入式AI应用场景。
虹科结语
嵌入式AI将智能推向边缘,而稳定可靠的通信是其关键。正如文中所揭示,CAN与CANopen凭借其固有特性,正成为嵌入式AI理想的「神经网络」。
面对这一趋势,虹科致力于提供从经典到前沿(如最新👉 虹科PCAN XL套件)的CAN总线工具与方案,我们期待与行业同仁共同迎接嵌入式AI与实时网络融合的未来。
文章来源:本文基于Holger Zeltwanger(CiA协会创始人)在CAN Community News (16-2025)的文章,由虹科智能互联团队翻译并分享,旨在与行业同仁共享前沿技术成果。
了解更多虹科技术资讯,欢迎前往【虹科智能互联】官方网站:https://www.intelnect.com/category/technical-article/
联系虹科:18138758797
全文目录
近期文章
- 虹科干货 | 嵌入式AI崛起,CAN总线如何重塑新角色?
- 虹科案例 | 矿业数字化转型:虹科owa5X如何赢得日立Wenco信任?
- 核心玩家招募 | 虹科中文版CAN分析软件HK-CoreTest上线!免费试用还能赢好礼
- 虹科亮相2025嵌入式会议 | 解读CAN XL与TSN如何驱动下一代E/E架构创新
- 虹科案例 | 当博世力士乐需要一颗“硬核心脏”,他们选择了谁?
- 虹科征稿 | 实战经验变现!期待你的真知「践」识
- 客户实测 | 虹科车辆网络通讯测试主板:双系统适配 × 工业级稳定 × 零门槛部署
- 虹科自研新品 | 告别分散测试!虹科车辆网络通讯测试主板:打通8路CAN(FD)+双千兆车载以太网
- EtherCAT 主站
- 虹科分享 | 全球Tier1博世汽车如何完善测试链?从补充SENT协议工具说起
搜索内容
订阅邮件
想要获取虹科最新资讯?欢迎订阅我们的邮件简报!


